
灌樹蛙屬Raorchestes由Biju等學者于2010年建立,隸屬于樹蛙科Rhacophoridae,該屬物種的體型較小,體長15-45 mm,常棲息于灌木叢中,繁殖方式爲直接發育,即蝌蚪在卵內完成變態過程,直接孵化出幼蛙。
灌樹蛙屬包含68個物種,其中超過80%的物種分布于印度(尤其是西高止山脈),此外還分布于尼泊爾、緬甸、泰國、老撾、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以及我國的雲南(3種)和西藏(1種)。目前,灌樹蛙屬缺乏系統性研究,在分類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圖1. 勐海灌樹蛙Raorchestes hillisi的不同色型
爲了解決灌樹蛙屬分類問題,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研究員团队牵头,与红河学院、中國科學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单位合作,对云南边境地区分布的灌树蛙属物种进行分类厘定。
圖2. 灌樹蛙屬系統發育樹,高亮部分爲兩個新種的系統地位
雲南省灌樹蛙屬物種分類厘定
在2018年至2019年的野外考察中,研究團隊從雲南省西雙版納州獲得灌樹蛙屬物種標本20余號,包括勐臘灌樹蛙地模標本和疑似新種1個;從雲南省紅河州獲得疑似新種標本10余號。
通過分子系統發育關系構建並結合形態學數據,研究結果如下:
(1)我國報道的侏灌樹蛙R. parvulus其實是勐臘灌樹蛙R. menglaensis的錯誤鑒定,應取消侏灌樹蛙在中國的分布記錄;
(2)結合地模標本,對勐臘灌樹蛙作了分類厘定及補充描述;
(3)將采自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海縣西定鄉的標本發表爲新種——勐海灌樹蛙R. hillisi Jiang, Ren, Guo, Wang and Li, 2020,新種以著名進化生物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David M. Hillis教授的姓氏命名,以感謝他對本團隊研究工作的支持;
(4)將采自雲南省紅河州綠春縣黃連山的標本發表爲新種——黃連山灌樹蛙R. huanglianshan Jiang, Wang, Ren, and Li, 2020。
圖3. 新种勐海灌樹蛙R. hillisi
圖4. 新種黃連山灌樹蛙R. huanglianshan
圖5. 勐海灌樹蛙(A)和黃連山灌樹蛙(B)的生境
研究意義
本研究基本厘清了雲南邊境地區灌樹蛙屬分類問題,確認了勐臘灌樹蛙的形態特征、系統發育地位及分布區,從形態特征的角度探討了侏灌樹蛙的鑒定及分布問題,描述了雲南省灌樹蛙屬兩個新種,爲後續開展我國及鄰近地區的灌樹蛙屬分類學研究奠定了基礎。
圖6. 勐腊灌树蛙、勐海灌樹蛙、黄连山灌树蛙等物种分布圖
本研究成果以“Taxonomic revision of Raorchestes menglaensis (Kou, 1990) (Amphibia: Anura), with descriptions of two new species from Yunnan, China”爲題,發表于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2020, 11(4): 263–281.
该論文第一作者为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蒋珂,任金龙、郭峻峰、王增参与了工作,通讯作者为姜德纯、李家堂;合作作者还有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王剑、中國科學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刘永红。本研究在野外工作方面还得到了张智安(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王剀(俄克拉荷马大学)、何林桂、付忠熊、岩罕留、黄光旭、张文等同仁的支持与帮助。
本研究得到中國科學院B類先導專項項目、國家自然基金、中科院國際合作重點項目、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西部之光交叉團隊、四川省委組織部人才計劃,以及環境保護部生物多樣性專項等項目的資助。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