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爲了支撐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和西藏生態環境保護,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根據《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2008-2030年),建立西藏生態安全屏障生態監測站網(Tibet Ecological Security Monitor Network,TESMN)。芒康森林生物多樣性保護監測站(簡稱芒康站)作爲西藏生態安全屏障生態監測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由西藏生態環境廳與受邀作爲技術支撐單位的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聯合共建。通過“一站多點”覆蓋藏東南三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並流區的三縣(芒康、左貢、八宿);圍繞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水源涵養功能,監測和研究區域內各類生物多樣性、水土流失、地質災害的現狀和發展過程與機制;開展區域內各類環境要素現狀和變化態勢監測,經濟社會發展、建設工程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研究,爲區域綠色發展和當地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科學決策和技術支撐。
1月19日上午,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科技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领域联合组织召开了芒康森林多样性保护监测站工作推进会。会议由生态领域主任江建平研究員主持。所长吴宁、副所长刘庆、科技处处长陈槐、生态领域副主任孙庚等相关领导和科研人员出席会议。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生态环境局杨拥军局长受邀参会并发言讨论;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王小丹研究員、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罗栋梁研究員、西华师范大学黎大勇教授作为列席专家积极建言献策。本次推进会主要目的是通过总结取得的阶段性成绩,并分析台站建设工作中的尚存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明确后续监测和研究工作的重点目标。
吳甯所長對參會嘉賓的到來表示歡迎和感謝,明確指出此次工作推進會的必要性,並提及芒康所處地理單元位于東喜馬拉雅與西南山地交彙地帶,作爲國際生物多樣性研究的熱點區域,是研究所老一輩科研工作者長期紮根實踐科考精神,也是我們現在及將來重點關注的研究區域和重要研究對象分布地帶。昌都市生態環境局楊擁軍局長介紹了地方政府在生態監測網絡中所承擔的角色、台站的定位以及面臨的機遇和挑戰,誠懇邀請大家多爲西藏發展做貢獻,爲建設美麗西藏,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出力。
在工作进展报告环节,江建平对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监测站网基础信息、台站的总体布局、重要生态功能定位、野外基础建设、生物多样性及生态本底调查等各方面的进展进行了概述与介绍,并提出尚需各有关管理部門协同推进的事宜和“十四五”发展目标。齐银、黎大勇、徐波、王金牛、李家宝分别就两栖爬行动物、基于红外相机的鸟类兽类调查、植物多样性、植被时空格局变化调查研究的进展、土壤微生物研究计划等进行了汇报与分享;申承對台站氣象、土壤等自動化監測設備安裝、運轉和數據采集情況進行了展示和彙報。
與會專家和參會代表聽取了有關工作進展報告後,對芒康站的階段性建設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並就落實下一步重點工作提出具體建議。劉慶副所長建議芒康站要根據國家和西藏自治區需求明確目標和定位,高標准構建生物多樣性監測體系和技術規範。楊擁軍局長建議芒康站要進一步思考和明確合作共建的運行機制和雙方職責,將台站的發展與昌都市“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相融合。吳甯所長在總結發言中強調,共建雙方應該共同努力,爲芒康站的運行和發展提供支撐。芒康站要充分發揮其區位優勢,爲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的實施提供重要支撐,爲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做貢獻。
本次工作推進會達到了預期目的,肯定了芒康站已取得的成績,分析了台站建設過程中尚存的問題並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思路和途徑,明確了後續工作的重點和目標。
推進會會議現場
參會成員合影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吳甯所長發言
昌都市生態環境局楊擁軍局長發言
階段性調查研究及監測設備安裝進展彙報
致谢:芒康站的建设和监测研究工作得到了生态环境部、中國科學院,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昌都生态环境局及其分局,中科院成都分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有关领导的指导和支持,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项目、中國科學院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及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科技部第二次青藏科考项目等的支持。谨此一并致谢。